2008年福建省高职专升本科入学考试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专业知识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300分,共二部分)
 
第一部分  政治经济学 (共1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题目符合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内。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  【  】    
A经济规律生产的客观经济条件      B生产关系的构成要素
C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D 生产力的社会形成
2.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  
A生产     B 分配         C交换         D 消费  
3.人们对经济规律的正确态度应是    【  】    
A改造经济规律    B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C废除经济规律  D 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4.商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  】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B使用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
D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的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5.在一切社会里,社会财富都是由 【  】       
A构成的                           B 使用价值构成的
C货币构成                         D 资金构成的
6.单个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是商品        【  】
A个人价值降低                      B 个别价值提高
C社会价值降低                      D社会价值提高
7.流通中所必需的货币数量与      【  】   
A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反比
B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成正比
C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次数无关
D商品价格总额相等      
8.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  】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
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
9.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A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  】     
B与资本集中有密切关系
C与固定资本在社会总资本的比重有密切关系
D与流动资本在社会总资本的比重有密切关系
10.产业资本循环中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阶段是  【  】     
A购买价值                  B 生产阶段
C销售阶段                  D流通阶段
11.在下列生产要素中即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  】    
A厂房、设备               B 原料
C燃料                  D 劳动力
12.资料主义商品生产价格的构成是   【  】
A生产成本加剩余价值        B生产成本加利润
C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        D 生产成本加垄断利润
13.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      【  】  
A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与平均利润率按相反方向变化
14.垄断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  】
A它是借贷的中介者            B它是收支的代理者
C它是万能的垄断者            D它是货币的发放者
15.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         【  】
A生产要素配置的国际化         B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C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D社会消息的国际化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ⅹ”,并将判断结果填在“【  】”内。
 
1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是世界公认的科学,因此它是生产力。 【  】
17.不同社会形态的发展由生产力的发展来决定,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阶段的发展,有生产关系的性质来决定。 【  】
18.价值规律是人类各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经济规律。【  】
19.资本是以货币、生产资料等形式存在。因此,一切货币和生产资料都是资本。 【  】
20.个别资本家所以要不断改进生产技术、追求超额剩余价值。  【  】
21.剩余价值率相等,年剩余价值率也一定相等。  【  】
22.资本集中的有力杠杆是自由竞争和信用制度。  【  】
23.商业资本家从产业资本家那里瓜分到一部分剩余价值,并未使产业资本家受到损失。  【   】
24.决定地租生产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农业中存在土地私有权垄断。  【   】
25.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并不能在利润上得到准确的反应。 【   】
26.金融资本家就是银行资本家。   【   】
27.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过剩危机是由劳动群众消费不足引起的,只要增加群众消费,危机就可以消灭。      【   】
28.垄断资本转换为国家资本意味着资本主义关系发生了本质变化  【   】
29.资本的社会化是对个人资本形式的扬起,但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占有制的实质。  【   】
30.战后产业资本的输出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来实现。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与意义是什么意思?
 
 
 
 
 
 
 
 
 
32.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
 
 
 
 
 
 
 
33.什么是极差地租?它生产的条件、原因和源泉是什么?
 
 
 
 
 
 
 
 
 
34.简述垄断的形成。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是10分,共20分)
 
35.某纺沙产工人在6小时内可生产10斤棉纱,这需要消耗10斤棉花,价值为10元,消耗机械设备和其它劳动资料的价值为2元。同时,资本家每天需要支付给工人3元得工资,工人每天劳动12小时,每小时创造的价值为0.5元。试计算:该资本家每天在一个工人身上垫支的资本是多少?‚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各是多少?ƒ工人在12小时内创造多少新价值?④工人每天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多少?
 
 
 
 
 
 
36.有食品、纺织、机械三个生产部门,投入资本量相同,虽剩余价值率为100%,但因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而生产剩余价值不同,下表反映了它们的利润平均化和生产价格形成过程,请计算并填写下表的所有空
 
| 生产 部门 | 资本 构成 | 剩余价值率 | 剩余 价值 | 商品 价值 | 平均利润率 | 平均利润 | 生产价格 | 
| 食品 | 60+40 | 100% | 
 | 
 | 
 | 
 | 
 | 
| 纺织 | 75+25 | 100% | 
 | 
 | 
 | 
 | 
 | 
| 机械 | 90+10 | 100% | 
 | 
 | 
 | 
 | 
 |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
 
37.什么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马克思是如何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第二部       西方经济学(共150分)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打“√”,错误打“ ⅹ”,并将结果填在 “【  】”内。
1.“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  】
2.供给的增加将引起均衡价格的上升和均衡数量的减少。                        【  】
3.消费者从物品消费中所获得的总效用一定是不断增加的,边际效用总是正的。    【  】
4.在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的焦点上,消费者所得到的效用达到最大。               【  】
5.生产规模增大可以实行专业化生产并提高管理效率,这样所引起的产量或收益的增加属于内在经济。   【   】
6.边际成本曲线在达到一定产量水平后趋于上升,是由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所造成的。 【   】
7.“亏损就应该停产”对于企业来说并非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   】
8.某项政策实施前,基尼系数为0.3,该政策实施后,基尼系数为0.4,说明该政策的实施有助于实现收入分配平等化。   【   】
9.国民生产总值等于各种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价值总和。  【   】
10.只要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生产能力就会得到充分的利用,失业问题就能得到基础解决,国民经济结构就比较合理。   【   】
11.在上期总供给曲线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   】
12.产出变化与失业之间的关系被评为奥肯定律,说明国民收入每下降3%,失业率就下降1%。
13.通货膨胀会导致收入和财富的不同阶层之间的再分配,这就是通货膨胀的收入分配效应。  【   】
14.经济增长可以简单的定义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水平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即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  【  】
15.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实施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应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  【   】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一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额,请将其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   】”内。
 
16.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任何一点表示         【        】
 A.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使用
 B.社会资源得到充分使用
 C.现有的条件下无法实现的生产结合
 D.可以利用的资源稀缺
17.出现某种形式的黑市交易原因可能在于         【    】
 A.存在支持价格                    B.存在限制价格
 B.超额供给                      D.求平衡
18.小麦欠收导致小麦的价格上升,在这过程中  【    】
 A.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B.小麦供给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C.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量下降
 D.小麦供给量的减少引起需求下降
19.如果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10%,需求量因此变动5%,那么【    】
 A.价格是上升的,收入会减少
 B.如果价格是下降的,收入会减少
 C.如果价格是上升的,收入会减少
 D.无论价格是上升或下降,收入均减少
20.可以以1、2、3、等数对消费者商品或劳务所获得的满足程度加以表示的假定属于【    】
 A.基数效用论                            B.序数效用论
 C.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D.总效用递减规律
21.某人消费为X、Y两商品的边际效用分别为15和20,X的单价为1.5元,达到消费者均衡时的Y的单价应为【    】
 A.1.5元                     B.0.5元
 C.1元                 D.2元
22.一般来说,无差异曲线离原点越近,其所代表的效用水平【    】
 A.越高     B.越低        C.不变      D.无法判断
23.决定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的是【    】
 A.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B.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C.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D.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24.假设厂商销售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5单位,总收益从200元增加到220元,则它的边际收益为【    】
 20元                          4元
 220元                         5元
25.假定在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产品的价格和边际收益均等于4元,且此时厂商得到了最大利润:则各种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品的价值为      【      】
 A.2                           B.1 
 C.4                           D.无法判断
26.下列项目中不应计入GDP的是 【       】
 A.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支出          B.政府用于警察的支出
 C.厂商购买机器设备的支出          D.政府转移支付
27.在下列因素中,属于国民经济的注入是 【      】
 A.储蓄          B.税收           C.企业投资      D.进口
28.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导致失业的原因,而有效需求的不足是三大基本心理规律起作用的结果,下列各项不是凯恩斯所认为的心理规律的是     【     】
 A.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B.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C.流动偏好规律                     D.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29.政府支出的增加使IS曲线                  【     】
 A.向左移动                   B.向右移动
 C.斜率增加                   D.斜率减少
30.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可以直接决定             【    】
 A.价格水平              B.投资
 C.利息率               D.储蓄
31.由于经济萧条而形成的失业属于     【     】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愿失业
32.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     】
 A.失业与就业之间关系的曲线
 B.工资与就业之间关系曲线
 C.工资与利润之间关系曲线
 D.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曲线
33.经济周期中的两个主要阶段是      【     】
 A.繁荣与复苏               B.繁荣与萧条
 C.繁荣与衰退               D.衰退与复苏
34.当法定准备率为20%,商业银行最初所吸收的存款为1000元时,银行体系所能创造的货币总量为            【     】
 A.2000元                   B.8000元
 C.5000元                   D.1200元
35.以下选项不属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          【    】
 A.充分就业         B.物价稳定
 C.经济增长         D.抑制垄断
 
三、计算机(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6.处于某完全竞争行业的单个厂商的成本函数为STC=2q2+4q+10,其中q为单个厂商的产量。假设市场的供给函数为QS=250P-1000,市场需求函数为Qd=50p+5000,求此时
(1)市场均衡价格是多少?(4分)
(2)单个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是多少?能获得多少的利润?(8分)
(3)市场中有多少个厂商?(3分)
      
 
 
 
 
 
 
 
37.已知一个国家的储蓄函数为S=6+0.2Y 计划投资I=100.试求:
(1)相应的消费函数:(3分)
(2)均衡的国民收入和消费量、边际消费倾向:(9分)
(3)投资乘数。(3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38.作图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
 
 
 
 
 
 
试述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及其运用。
 
 点击下载:
 2008年福建省高职专升本科入学考试经济类.pdf
2008年福建省高职专升本科入学考试经济类.pdf

更多福建专升本考试历年真题请关注聚英专升本微信公众号